【專題文庫】法治實施體制機制創新(一)

作者:elite 時間:2015-09-11 10:09:34 來源:法律信息部 瀏覽:32556 次

1. 完善司法鑒定管理的思考 葉雪光


2. 權利平衡與漏洞填補:第三人撤銷之訴程序構建——兼評析新修訂《民事訴訟法》第56條 熊飛


3. 司法追償和審判獨立的沖突與協調 熊飛


4. 上海法治評估的實證分析 彭輝


5. 社會治理創新的反思法模式——以反思環境法為例 丁延齡


6. 借鑒與重構:“集團訴訟”本土化路徑探析 莫運垠


7. 論倒按揭式以房養老后銀行房產處置風險的對策 龔睿


8. 庭前會議制度之完善及公訴實務應對 潘基俊


9. 論我國監獄輔警的使用 牟九安


10. 法治視野下的新中國監獄工作人員的專業化 牟九安


11. 衛生行政處罰中的電子證據及其規則探究 鄧勇;劉威


12. 讓“民間智慧”有序進入司法——人民陪審制運行情況的實證考察 朱錫平


13. 法治中國視域下檢察機關指定居所監視居住制度問題研究 劉亞昌;王超


14. 關于基層法院人民陪審員工作的調研 孫杰;王竑骍


15. 信訪制度與法治國家建設——國家治理能力的視角 魏程琳


16. 錯案問責制的價值重置、機制重構及角色重塑 趙曉榮;茍小軍


17. 公司注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視野下:股東提前履行出資義務問題初探 趙曉榮;茍小軍


18. 檢察視野中的“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 趙曉榮


19. 論審判權運行中的專業化合議庭構建 滕威;高平


20. 論審判權運行中的專業化合議庭構建 滕威


21. 美國聯邦法官紀律制裁制度及其啟示 趙信會


22. 我國案例指導制度功能之反思 李學成


23. 讓迷途少年無痕回歸:輕罪封存制度的價值走向 朱錫平


24. 切除發生病變的盲腸——法院審判委員會的去留問題研究 徐朝飛


25. 不動產物權善意取得之權衡——以一份刑事裁判為例 曹建強


26. 目的、程序、理由:我國偵查逮捕制度的反思與完善——以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案件為對象 董林濤


27. 內幕信息認定問題研究——以我國臺灣地區為參照 羅四維


28. 過程性信息是否公開的司法判斷 王軍


29. 電子商務爭議的法律風險及立法建議 鄭潔


30. 疫學因果關系證明問題研究 陳偉


31. 完善我國行政裁決制度的思考 丁啟明


32. 當下中國審判委員會制度功能的轉型——從“四五改革綱要”切入 方樂


33. 困境與突破:涉訴信訪終結機制疑難問題探究 洪泉壽


34. 保險格式條款內容控制的規范體系 馬寧


35. 放權與獨立: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評析 張永進


36. 新常態下如何推進行政訴訟監督工作 蘇麗芬


37. 我國法院主動啟動再審問題探討 游文亭


38. 執法司法責任制研究——以治理現代化為脈絡 任穎


39. 合作治理視域下社團規章的主要特征、法律困境及善治路徑 季衛華


40. 醫患糾紛人民調解的方法和技巧 雷紅力;王林智


41. 醫療事故技術鑒定與醫療損害司法鑒定的比較 雷紅力;王林智;吳永明


42. 江蘇省民行申訴案件中“案結事不了”的情況分析 劉丹


43. 關于江蘇省醫療糾紛檢察監督案件情況的調研報告 劉丹


44. 雙重博弈結構中的群體性涉法鬧訪及其執法優化 孫日華


45. 關于初任檢察官選任機制多元化的路徑思考與制度構建 諸葛旸;陳麗玲;唐曉萍


46. 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反思與完善——以公民參與檢察的中外制度實踐為視角 諸葛旸 ;陳麗玲;唐曉萍


47. 從“包青天”模式向“馬錫五”模式的嬗變—以建立最高人民法院申訴案件巡回法庭為思路的涉法涉訴信訪終結機制之初探 諸葛旸;陳麗玲;唐曉萍


48. 行政權的相對集中與橫向分配研究 景勤


49. 勞動者集體行動治理的司法邏輯——基于2008—2014年已公開的308件罷工案件判決王天玉


50. 高校學位授予行為司法審查進路研究——以何小強案為例 黃琳


51. 論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 張吉喜


52. 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的理性審視-——基于“兩法銜接”制度的回顧與反思 戢浩飛


53. 反不正當競爭法視野下的商標法 盧海君


54. 立案形式審查中的事實主張具體化 曹志勛


55. 論中國特色環境公益訴訟建構的路徑選擇——以檢察機關公訴權與公益訴權為視角的分析 汪培偉


56. 論輿論審判的邏輯進路與司法應對 袁博;武博


57. 論裁判文書說理能力的構建——以構建裁判文書說理能力為視角 袁博


58. 犯意引誘型偵查的認定與證明:實務觀察與理論反思 艾明


59. 檢察官逐級遴選制度的理論架構和實踐探索 高雷


60. 臺灣地區刑事判例制度對大陸刑事案例指導制度的啟發 劉傳稿


61. 檢察環節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對策研究 金石


62. 芻議拆遷領域的執法困境——以行政糾紛和職務犯罪為樣本調查分析 盛波


63. 藥品電子監管平臺“公私共建”模式的行政法分析——以阿里健康承建CFDA藥品電子監管平臺為范本 鄧勇;劉威


64. 新型合議庭改革實務研究——以原陽、輝縣法院為范本 何乃祺;趙斌


65. 憲法視閾下司法規律的規范內涵及制度改革路徑 張震


66. 憲法上裸露的權利——從三亞“禁裸”事件展開 蔡金榮


67. 困境與改革:論基層法院新聞宣傳策略的轉型之路——以某市政法記者調研問卷為分析李世寅


68. 綜合治理視域下“汽車限購法令”的反思與修塑 周忠學


69. 完善人民監督員制度路徑探究 馬珣


70. 論非法證據排除的程序規制——以完善庭前會議階段非法證據排除的啟動程序為視角洪泉壽


71. 省以下檢察機關設置問題研究 程相鵬


72. 檢察案例指導制度研究 胡波;孫麒


73. 法律信任危機中的認知邏輯與不信任的制度化——從謠言的角度切入 伍德志


74. 圍城內外,法官與律師關系的良性發展——兼談基層法官對律師群體的愛恨情仇 晉艷影


75. 關于設置我國行政審判專業法庭和專業法院的構想 陳慧虹


76. “權利實現”抑或“權力博弈”——透視中國式羈押復審制度的改革邏輯 林喜芬


77. 論公檢法關系原則的重釋 馬永平


78. 強化法律監督-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 李云


79. 淺談檢察委員會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李云


80. 也談訴訪分離對政法工作的新挑戰 李云


81. 論第三國強制規范適用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董金鑫


82. 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的實踐困境及對策 福建省石獅市人民檢察院課題組


83. 論我國行政聽證制度的完善 宋俊艷


84. 以動態系統論為指導思想重構過失相抵制度 周曉晨


85. 量刑程序改革的制度目標及優化實施機制 石東洋;王宏偉;岳越


86. 檢察機關自偵部門主任檢察官制度構建之初探 張云霄


87. 淺談“檢察官相對獨立論”語境下的檢察活動制約——以主任檢察官制度為視角 陳新永


88. 環境司法的公共治理面向——基于“環境司法中國模式”的架構 杜輝


89. 誤讀與糾偏量刑反制定罪的合理存在空間 王華偉


90. 司法信息公開視域下法院微博的功能治理與運行矯正——基于全國31個高院新浪微博半年運行狀況的實證分析 彭霞


91. 檢察權內部監督與制約工作的分離 張紅霞


92. 非法行醫致人死亡量刑研究 范少罡;張啟飛


93. “以審判為中心”背景下刑事庭前會議制度的完善 賈佳;盧少鋒;王棟


94. 檢察職權優化配置與基層檢察院內設機構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賈佳;張衛東


95. “親親相隱”原則與我國近親屬拒證制度的完善 張衛東;桑琳瑜


96. 法治實施體系的“修邊補漏”:中國特色“法庭之友”制度可行性路徑探索——刑事訴訟“邊緣類證據”再定位 梁妍岑


97. 監護人責任:場域區分下的雙重責任論 魏振華


98. 論憲法權力框架中的警察權 劉琳璘


99. 違憲審查,重塑憲法權威 謝曉慧;梅達成;羅剛


100. 刑事審判監督程序的不足與完善 阮勇杰


101. 論我國貨幣政策決策體制的法治化——基于建構原則的檢省與重構 閆海


102. 強化法律引導 力促經濟新跨越--論檢察機關如何服務和保障自由貿易區建設 葉雪光


103. 地方司法解釋性文件對公司法的續造與影響 榮振華


104. 基于“數據驅動決策”理論的公安決策方法研究 黃晨


105. 中國行政訴訟司法建議制度:功能變遷的視角 盧超


106. 婚前購房婚后還貸增值補償的裁判方法研究 孫文;張子敏


107. 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的理論定位與制度建構 朱秋衛


108. “港澳居民”履行服兵役憲法義務的法律困境及對策研究 傅達林


109. 從家庭監護到國家監護:論家庭、國家對兒童的責任承擔 馮源


110. 誘惑偵查的過度適用及其限制 鄧超


111. 輕微刑事案件中的延長拘留 閆莉


112. 相對不起訴視角下的捕訴關系 趙康


113. 土地開發權與我國集體土地財產權結構改革——立足于《土地管理法》修改背景下的思考 張先貴


114. 從國內首例微信傳銷案談傳銷犯罪治理問題 宋偉鋒


115. 放開法官的手腳——關于我國法官管理制度的思考 魏勝強


116. 民事再審與權力監督——對司法改革背景下民事再審程序運行趨勢的分析 曹云吉


117. 民事執行檢察監督存在的突出問題與對策---以《人民檢察院民事訴訟監督規則(試行)》的實施為背景 哈騰


118. 商業秘密刑民交叉案件處理模式的困境及其破解 黃亮


119. 行政相對人視角下的行政訴訟檢察監督 陳思明


120. 民事訴訟依申請監督和依職權監督的界分與競合 王金勇


121. 基于制度視角的食品安全“善治”模式探討 杜珍媛


122. 彩禮返還案件中存在的問題與困惑 徐朝飛


123. 上訪事件中警察行為的定位與限度 任學強


124. 論社會權的國家保護義務:起源、體系結構及類型化 鄧煒輝


125. 檢察改革:保持檢察一體,維護檢察獨立——以主任檢察官制的試點改革為視角 黃忠


126. 黑暗中獨自哭泣的聲音:刑事被害人司法救助制度之反思──兼評我國新舊刑事司法救助制度之變化 沈威;姚舟


127. 沖突與平衡:基層偵監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之重構──以檢察工作一體化與檢察官獨立原則的適用為視角 鄭昱;沈威


128. 論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的基本路徑——以《企業國有資產法》的實施為視角分析 常健


129. 困境與突破:商業慣例審判運用的解構與設計 李世寅


130. 人民司法群眾路線生成史研究(1937-1949)——以思想權力運作為核心的考察 鄭智航


131. 數人環境污染侵權與一般數人侵權體系的接洽——以侵權責任法67條的體系定位為主張龍


132. 國家賠償追償制度疑難問題研究——以司法實務為視角 洪泉壽


133. 淺議多次盜竊中“次”的范圍界定 潘孝權


134. 關于社區矯正檢察監督的一點思考——以德令哈市為例 李楠


135. 人權條約機構一般性評論和結論性意見的解釋力 于亮


136. 第三方幫助行賄方的介紹賄賂行為引發的定罪爭議和思考 陳智章


137. 和諧視角下刑事訴訟模式的優化——對抗性司法與私力合作的共存 黃燕玉;邱瑞鑭


138. 論瑕疵人民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的類型化處理——瑕疵形式、多維解讀與理性策略 唐正旭


139. 檢察官辦案責任機制與獨立地位的衡平——從退休檢察官自我舉報后的境遇說起 胡劍鋒


140. 司法權與行政權沖突處理規則 彭濤


141. 民間借貸的衍變與法律規制得失探討——以1978-2000年間的民間金融發展為視角 何小勇


142. 訴訟心理視野下未成年人刑事審判的現狀、反思與重塑 王冬青


143. 壽寧縣院服務生態文明建設的探索與思考 潘興蔚;陳菲艷


144. 法治公安核心要義與構建要素分析——以公安權力運行為視角 陳克強


145. 依法治國大視閾下法治公安建設的障礙與路徑分析 陳 暉


146. 論我國離婚經濟補償制度的完善 李超


147. 再論受賄罪的罪與非罪——一個規范解釋論視角的客觀詮釋 曾嚴


148. 我國社會救助法與社會保險法的銜接關系構建——基于德國長期照護法制的經驗與啟示 何平


149. 法院案件質量評查的博弈與規律——以評查機制的困境與革新為論述重點 周宗良


150. 非法證據排除規則問題研究——一種比較的法視角 劉亞昌


151. 現行征收制度的實施障礙及完善路徑 李祎恒


152. 行走在理想與現實之間——對我國法官員額制改革的幾點思考 羅水平;陳建華


153. 民事抗訴實證研究——以Q市檢察院民事抗訴工作為樣本 吳英姿;汪莉;何志文;馬亞莉;張雪靜;陳飛燕


154. 拒不支付勞動報酬罪在當下適用之不足及完善——以2014年司法判例分析為視角 梅錦


155. 主審法官責任制的理論邏輯與制度設計 石東洋;劉新秀


156. 民事裁判文書政策說理的實證研究——以500份民事判決書為樣本 鄧志偉;唐正旭


157. 在尊重與干預之間:執行和解瑕疵的實證分析與制度重構——一種債權人中心主義視角下的模式選擇 胡研;唐正旭


158. 關聯冤案、羅織型冤案和次生冤案探析 王登輝


159. 祛魅與超越:全媒體語境下法治實施的傳播之維——基于職務犯罪案件新聞報道的實證分析 汪勇專;張寧


160. 論“應當參照”的規范性:法哲學視野下的指導性案例 彭寧


161. 數字游戲的終局:批捕率考核之取消研究 閔豐錦


162. 環境污染視域下刑事懲戒手段的法治實施 張琴


163. 法律援助暖民心 服務群眾零距離——根河市開通法律援助“綠色通道” 高軍


164. 文本分析與經驗啟示:裁判責任終身制的藍圖構造 石珍


165. 論刑事訴訟中未成年人隱私權的保護 王鵬


166. 論我國檢察監督視野下的刑事和解制度 鐘琦;鐘依婷


167. 行政許可保證金制度法治化問題研究 徐曉明


168. 糾紛解決機制的全程網絡化:在線數字技術在訴訟中的創新與運用 鄧斌;龍海燕;邢波


169. 見義勇為相關法律問題探討 余美玲


170. 博弈學視野下法官員額制改革的“頂層細節”設計研究——從法官離職“逆選擇”現象說起 陳佳強


171. 特區先行先試法治化的第三種模式——兼論我國新形勢下的國家戰略特區立法構想 田林


172. 案例指導制度在法治建設中的定位研究 郭本強


173. 從去行政化談獨立公正行使審判權 郎松慶


174. 臺灣地區法官評鑒制度述評及啟示 溫春玉


175. 見危不救的刑法學分析 劉和福


176. 中央與地方國家行政機關職權劃分法治化初探 肖明新


177. “遲來”的正義——論工傷簡易程序之構建 張立東


178. 國外礦區水環境保護制度對我國的啟示 藍楠;劉云浪


179. 公檢法三機關的關系 焦獻友


180. 淺談新時期如何盤活警力資源建立動態勤務機制 南敏倫


181. 淺議如何準確把握和適用“社會危險性”條件——以合水縣院辦理審查逮捕案件為視角吳海霞


182. 淺談主審法官責任制度 楊強


183. "立案登記制背景下應對“案多人少”困局的改革路徑研究立案登記制背景下應對“案多人少”困局的改革路徑研究——以創新管理模式為視角 林振通


184. 全面深化司法改革視野下司法政務工作的變革與創新 潘駿


185. 試論民事督促起訴契合法治實施創新體系的構建 劉子金


186. 互聯網金融仲裁的規則生成邏輯及其進路 余濤


187. 論對民事違法審判行為實施檢察監督的措施 胡思博


188. 法治實施與善治視角:人民警察法開槍條款的疏漏及其完善 揚智勇


189. 檢察機關生態環境保護監督機制的價值考量與制度設計 滕艷軍


190. 博弈論視角下的自首行為分析 姜康康


191. 論“國家所有”的憲法解釋 程雪陽


192. 論司法改革視野下法院工作人員的分類管理 石東洋;劉新秀;陳忱


193. 消減事多人少的困境:當前行政執法程序的改革訴求與機制創新 石珍


194. 困境與出路:對檢察官遴選制度設計的理性思考——基于A市B縣檢察院的實證分析唐鴻雁


195. 工傷社會保障認定中替位代償制度之規范誤區與制度重塑 戴喬


196. 從指導案例13號看刑事案例指導制度的完善 邵棟豪;王光坤


197. 預約合同的違約責任分析 王宣明


198. 我國重新仲裁制度之完善 李喜蓮;彭奎魁


199. 論檢察機關對行政執法的法律監督 賀譯葶


200. 合作治理視域下社團規章的主要效力及其實施機制 季衛華


201. 工商登記制度改革背景下信用體系建設的審視與構想 張琴


202. 改革刑審監督程序排解申訴再審“兩難”——以呼格吉勒圖與聶樹斌案件為例 李錦輝;李新貴


203. 關于醫療糾紛第三方調解機制的實證研究——以深度解讀廣東省內醫調委的三種模式為視角 梁紅燦


204. 庭審中心主義視域下的檢察制度改革 蔣國強


205. 公訴檢察官的偏好及其工作目標實證研究——邁向實證的檢察文化研究 吳常青


206. 國際交易慣例與本土化規則的契合——掉期交易糾紛司法審查路徑探微 顧權;顧天翔


207. 障礙與路徑:法院調解內部擴張與外部困限下的價值選擇--基于治理模式的文化轉型視角 史方釗


208. 暫予監外執行司法化研究 李克林


209. “訴調對接”融入家事審判中的創新構想——以臺灣地區家事調解的實踐為思考 張建章;廖升福


210. 微言大義:從“微博庭審”審視司法公開的創新選擇——基于“薄案微博直播”效應引發的思考 范珍良;李代全;廖升福


211. 論人權法治化中的軟法和硬法 周昕


212. 論行政訴訟的登記立案制度——兼評新行政訴訟法相關條款 王春業


213. 檢察機關參與庭前會議的程序研究——以杭州市兩級人民檢察院為樣本的分析 孫洪坤;施麗芝


214. 論司法改革中的凝心聚力問題——從法官“逃逸”現象說開去 劉斌


215. “醉駕型”危險駕駛罪的司法適用 石東洋;李志勇


216. 民事訴訟真實義務研究 陳賢貴


217. 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的新思考 詹俊輝;徐彤


218. 談集納民間智慧的司法融合之道——以福州法院在人民陪審員“倍增計劃”背景下開展陪審工作情況為樣本分析 易艷


219. 為什么還在把關?——以裁判文書簽發為反思視角 李文斌


220. 論民眾參與法治建設的途徑 祁全明


221. 創新與構造:量刑辯護改革的規范化建設 鄧斌;龍海燕;邢波


222. 行政干預司法的程序規制研究——以民事訴訟為例 高翔


223. 目的論視域中的檢察機關調查權解讀 楊雅妮


224. 論我國國家賠償標準之完善 譚軍;馮建偉


225. 淺談基層檢察院檢察委員會規范化建設——以N基層檢察院檢察委員會為研究樣本 鮑明葉


226. 中國法治話語體系下司法語言運用的能動邊界探析——以農村法庭法官司法語言運用為視角 石東洋;張洪亮


227. 司法對行政的尊重及其影響因素——關于美國、德國實踐的比較 俞祺


228. 中國特色的職務犯罪預防芻論——以樂清檢察的預防工作為視角 胡公樞


229. 為何糾纏于事實——審委會討論案件風格的四重辯護 舒東龍;曾凡青


230. 搭上正義的動車組:民事案件先予執行透視——以法院/法官的行動選擇為視角 劉艷


231. 背離與修正:罰款在民事訴訟中適用的困境與出路——基于中部某市H中院及轄區基層法院實證考察為視角 龔卉


232. 檢察委員會運行機制改革之探討——基于南通市檢察機關制度運行的分析 黃凱東;張建兵;張濤


233. 法治中國背景下檢察隊伍職業化建設之路徑探析——以主任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及其制度邏輯為視角 張濤;張建兵


234. 法治中國建設背景下檢察機關推進多層次多領域依法治理之路徑研究——基于基層檢察機關的實證考察 張濤


235. 巡查制、執法規律與治理模式:監管方式的實踐檢視與理性重塑 石珍


236. 我國民事強制執行競合制度研究 李壽勤


237. 試論基層檢察院職務犯罪偵查運行機制的完善——以偵查一體化為視角 張俊


238. 環境司法現代化的中國路徑論綱 周迪


239. 淺議監獄行政執法 龔杰輝


240. 困境與抉擇: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之路徑探究 張宏博


241. 司法體制改革背景下的訴訟分流——以非訟程序的訴訟分流功能為視角 龐小菊


242. 美國認罪協商制度:歷史溯源、當代實踐與中國鏡鑒 蔣國強


243. 量刑說理的微觀方法及宏觀制度 石東洋;高珊珊


244. 論鑒定人出庭制度如何走出實踐困境 高明生;李麗麗


245. 改革與完善我國現行司法鑒定管理體制 凌云


246. 淺析我國信訪制度 張雯雯


247. 檢察機關職務犯罪偵查權監督制約機制探究 劉蓓


248. 論稅收法定主義的落實——以形式稅收法定主義的落實為重點 李剛


249. 淺談人民陪審員制度 劉波


250. 中國社會信訪秩序的法治模式 劉偉超


251. 去弊與建構:行政訴訟構造之革新——行政行為訴訟向行政法律關系訴訟之轉變 孫森森


252. 論職務犯罪案件指定管轄中的被告人權利保障 任學強


253. 指標執法:失范、解構與檢察監督——以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為切入點 高松林; 師索


254. 地方“立法性文件”的識別標準與防范機制 李克杰


255. 民法典編纂中信用權保護模式的立法選擇——以全面推進和構建社會信用體系為視角尚國萍


256. 司法改革“去地方化”問題的邏輯重釋與路徑選擇 章安邦


257. 論“禁止生態倒退”的國家義務及其實現——基于水質目標的法律分析 陳真亮


258. 事業單位法治的盲區:辭職難與天價違約金之反思 趙毅


259. 論行政鑒定作為刑事證據使用的正當性、程序性以及特殊性——基于刑事訴訟法第 52 條第 2 款的分析 楊春洪;縱博


260. 消費者保護中懲罰性賠償立法的類型化及改進建議 段宏磊


261. 指標執法:失范、解構與檢察監督——以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為切入點 高松林;師索


262. 試論環境公益訴訟之完善——以新《環境保護法》及相關司法解釋為視角 洪泉壽


263. 論補強證據規則在網絡犯罪證明體系中的構建——以被追訴人身份認定為中心 王志剛


264. 論基于壞運氣的民事責任 周斯佳


265. 主任檢察官制度改革中的“去行政化”之路——以檢察官獨立性和檢察一體原則為切入郭曉宏;周媛


266. 試論法治背景下行政訴訟緊急審理程序之構建—以人權之尊重與保障為視角 蔣依玲; 王彥平


267. 尊重與制衡:對行政慣例司法審查的應然分析及路徑設計 胡劍濤;王彥平


268. 論法治話語權場域中基層法院新聞發言人言論之檢討與規制——以中部H省Y市法院為樣本 王彥平;謝眾勇


269. “反差”背后的思索:淺析回避制度失靈之揭秘與拯救——以中部H省Y市法院為實證分析樣本 胡劍濤;李紅艷


270. 困境與解鎖:論法治建設語境下法官與律師新型良性互動關系之重構——以“納什均衡”博弈論為指引 王浚華;王彥平


271. 依法治國語境下的中國傳統訴訟法制——略論中國古代家族司法及其現代化價值 張小虎


272. 司法體制改革下提升新媒體時代檢察機關執法公信力路徑初探 陳佳


273. 司法能動下的限度--論指導性案例在檢察工作中的適用 范艷利;馬文


274. 邏輯之外的“理”——古今比較下的清代“盜賊自首”制度研究 謝晶


275. 主任檢察官、主辦偵查員辦案工作機制構建 王曉輝


276. 省以下地方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體制構建模式探究 王曉輝


277. 回應型司法視閾下法院特邀監督員制度構建——以569份調查問卷為分析統計樣本 陳乾;宋愛琴


278. 中國語境下的自白任意性規則 王景龍


279. 在法官與律師之間——基于共同體背景的司法專業性信息溝通機制構建 宋愛琴;梁聰聰


280. 賠錢減刑的實證量化分析及規范化運作 李琴;王小光


281. 知識產權訴訟中的技術事實認定——兼論我國知識產權訴訟技術調查官制度 宋漢林


282. 土地衛片執法的現實障礙和對策——以N市土地衛片執法狀況為研究對象 蘭嵐


283. 以數學模型量化機動車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精神損害撫慰金 蘭嵐


284. 再論證券虛假陳述中揭示日的認定——圍繞多次部分揭示情形展開 楊祥


285. 違反保密義務之責任追究的機制創新與法治實施 鄧斌;龍海燕;邢波


286. 行政訴訟舉證責任的分配規則與適用——以統一訴訟為視角 祁貴明;于博


287. 論中國法治政府建設現狀與路徑選擇----以政府法治論為視角 郝新新


288. 公訴案件無罪判決難實證研究 李昌盛


289. 檢察機關案例指導制度的進一步完善 孫道萃


290. 我國金融法律體系的現狀、缺陷與完善建議 王剛


291. 檢察機關提起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相關問題的思考 楊湘君;馬榮春


292. 論刑事裁判文書說理問題檢視及規則設計 石東洋;高珊珊


293. 論物之貶值損失的賠償——以一般侵權責任之訴為例說開 沈鵬飛


294. 職務犯罪偵查法治化:以要案黨內請示報告制度完善為視角 保建明;付繼博


295. 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背景下檢察委員會議案機制再定位——歷史與現狀的雙重考量李鐵;黃芳;付繼博


296.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殊預防:來自專家意見的品格證據——兼顧H市64份社會調查報告樣本分析 李鐵;徐瑾;付繼博


297. 穿行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環境污染刑事審判的現狀考察及路徑探索 石珍


298. 多元糾紛解決體系的新模式:ODR制度的制度構建與法治實施 張琴


299. 論主審法官辦案模式的司法腐敗風險及防控 劉茂盛


300. 法律解釋、自然法與價值判斷—從最高院指導案例50號說起 王志勇

国产免费A片短视频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