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河南省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線上召開會長(辦公)擴大會議,深入學習研討黨的二十大精神。會議由研究會常務副會長、研究會黨支部副書記、河南財經政法大學尹西明教授主持,研究會會長、研究會黨支部書記、鄭州大學法學院田土城教授作會議總結。楊連專教授、王華杰教授、謝珺副教授、郭少飛副教授、武宗章主任等與會代表先后分享了自己的學習心得和研究體會。
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河南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長 楊連專
楊連專教授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作了《法治社會建設的新要求、新路徑》的發言。楊會長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全面建設法治國家的基礎是法治社會,法治社會的成熟和完善不僅會使法治國家的根基更加牢固,而且還能助推法治國家的建設速度,提高法治國家的品質。黨站在全局的高度,指導人民建設法治社會,其基本邏輯在于:第一,全體人民是法治社會的建設主體和受益主體。第二,全體人民忠實崇尚法治、自覺遵守法律、堅定捍衛法律是法治社會建設的核心內容。第三,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是建設法治社會的新要求。第四,通過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普法教育、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發揮領導干部示范帶頭作用等手段引導全體人民做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是建設法治社會的新路徑。
研究會副會長、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教授 王華杰
王華杰教授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作了《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發言。王會長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興黨興國的根本指導思想。實踐告訴我們,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開始了全新的中國革命。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根據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理論,把中國革命實踐中的一系列獨創性經驗作了理論概括,形成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科學的指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用馬克思主義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繼續發展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光輝典范。
研究會副秘書長、河南理工大學文法學院副院長 謝珺
謝珺副教授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作了《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體會習近平法治思想的新發展》的發言。謝秘書長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進一步在體系上發展和完善了習近平法治思想,對法治建設的具體表述有很多新提法、新亮點,如要把法治建設融入到了各方面工作中等。黨的二十大為法治中國建設描繪了宏偉藍圖,對法治的作用表述為“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這九個字?!肮谈?、穩預期、利長遠”也是民法典的功能和價值。民法學者應當推動民法典科學實施,充分發揮民法典在法治建設中的作用。
研究會副秘書長、河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 郭少飛
研究會副秘書長、河南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郭少飛副教授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作了《中國式現代化與民法學研究》的發言。郭秘書長指出,中國式現代性的民法制度,有必要立足中國式現代化。學術界和實務界要從民法的基本特性出發,探索我國民法學研究的轉向與可能樣態。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對我國民法現代化提出了較大的調整。這要求我國民法根植人文主義,持續消解人類中心主義,將綠色原則貫徹到民法諸領域;要求更多強調社會秩序、市場秩序的重要性,凸顯公序良俗原則的基礎性地位;要求在保護傳統物權等有形財產權基礎上,更加重視以知識信息為客體的無形財產權的重大作用。
研究會副會長、河南國銀律師事務所 武宗章
武宗章主任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以人民律師為人民,二十大對律師行業的新要求》為報告題目。武會長指出,二十大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法治工作的高度重視,也對法律行業提出了新要求。律師要始終在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以更高站位和更嚴要求,堅持黨對律師工作的絕對領導。律師要深刻領會報告中“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的精神實質,把人民群眾真正放到心上,離群眾近一點,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律師要作為法治建設的重要力量,更要牢記職責,做好法律的宣傳者和維護者,做好公權力和私權利的平衡者,做好弱勢群體權益的守護者。
專家學者深入分享了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的心得體會,展現了新時代的法治面貌,傳播了法治思想,濃厚了法治氛圍。田會長指出,河南省法學會民法學研究會全體同仁,應當要結合研究會工作,結合本職工作,深入學習研討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法治河南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